只要有用,就不要剪掉 尊重影像的价值,相信瞬间的力量。有合适的理由再进行剪切,为了表现新的信息或情感而剪切。剪辑师常常有“过度剪辑”的倾向,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
专注”是这场游戏的名字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需要井然有序的工作节奏,因为你在剪辑的时候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影片。把故事讲好 这个道理看似老生常谈,但如果你把这句话像咒语一样牢记心中,它就能帮你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就像讲笑话一样来叙述故事,笑点要把握恰当,而且你必须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打住。
每一个故事都有开始、发展和结尾;了解观众在每个部分所期待的是什么 开始:开场要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你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达到这个效果,十分钟以后,观众便会开始评判你的作品;发展:在推动故事发展的同时,你一定要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结尾:无论到目前为止观众们有多么喜欢这部影片,如果结尾不出彩,你还是满盘皆输。你一定得为结尾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你要让它变得可信,并能使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而且不能过于超出他们的预期。
影片第一,场景第二,瞬间第三 只要剪辑存在,就需要对影片、场景、瞬间这三个因素进行排序,这个顺序取决于该因素服务于影片的重要性。不能仅仅是因为你或者你的导演偏好某一雪景或者某一有个人意义的场景,就舍不得把这个场景或瞬间剪掉。对于这类受个人意识驱使而选择的场景,一个好的剪辑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只要有用,就不要剪掉 尊重影像的价值,相信瞬间的力量。
有合适的理由再进行剪切 为了表现新的信息或情感而剪切。剪辑师常常有“过度剪辑”的倾向,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
在你到达情绪最高点的瞬间——剪切!别被观众牵着鼻子走,应该略微领先于观众去指引他们。保持观众持续的观看欲望。
绝不要为了一句台词而剪切,要为一个反应而剪切 如果观众已经知道了角色正在说什么,并且从所见的角色那里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那么就剪切到另一个更能展现剧情的人物那里去。
移动的物体和发出噪音的源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需要用一些手段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时,要把这个方法谨记于心。
避免让观众感到无聊 如果观众开始打呵欠,这便是剪辑师最严重的罪过。失败的剪辑让观众心不在焉、双眼迷茫。他们因此会更加注意到影片的失误和问题。
避免重复 不仅是在故事的讲述上,在视觉上也应避免重复。如果因为一些场景的需要而不得不剪切回雷同的镜头,那么你每次都应该把它剪得更短。因为你并没有向观众展示新的信息。
避免让观众感到迷惑 尤其是观众的方位感,剪辑师应尽快确定演员或物体在场景中的位置,如果随后有新演员进入了该场景,应重建他和其他演员的关系。
把影片看做是一系列的节奏弧线 无论是个别场景还是整部影片,你都要从一个水平面上开始,接着升向高潮,然后必须放慢节奏,从头再来,因为影片发展到高潮之后便无法延伸到更高的水平。如果你滞留在一个水平面上,即便影片充满了各种声色、各式戏剧性场景,都不会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如何让电影有趣?关键就看你怎么架构它的高潮和低谷。
此时无声胜有声 沉默和静止的效果往往胜于语言和动作。剪辑中常常遇到停顿、观望以及等待的场景。一段对话场景中的静默所创造出的紧张感不亚于警匪追逐的场面。
尽可能在运动中剪切 如果有可能,单个镜头乃至整个场景都应该在持续的运动中开始和结束。因为这些镜头的转换能使剪切显得天衣无缝,并且在同时保持了场面的连续性。
初剪宜长不宜短 因为删减比添加容易。追寻情感效果 剪切要捕捉演员的眼神或其他出自演员内心世界的微妙的表达。表演中细微的变化能透露他们深沉的感情。
弄明白怎样纠正错误而不矫枉过正 一种改变会对影片的整体价值和立意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把素材整合起来之前不要轻易下定论 有些场景单独看很有冲击力,但把它和前后的场景连在一起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而一种更加精妙的组合——也许场景本身并没有什么冲击力——却有可能让影片出彩。
永远别说绝对不行,并且永远不要放弃 你应该尝试一切,甚至用那些逻辑上行不通的方法进行剪辑。这种方法能带来太多快乐的意外与惊喜。况且,你也可以随时撤销你所做出的尝试。
出其不意 引而不发,吊足观众的胃口。
规矩是用来打破的 最终,知识和经验会有助于你明白你可以把极限推向多远,并且给你勇气去跟进你所做出的任何大胆的抉择。毕竟,就算是毕加索,也只有在掌握了绘画技巧、训练出自己的写实能力之后,才有胆量把它都画成荒诞的东西。